返回

古代重组家庭日常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 11 章 老不死的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赵春兰要去地里,喜月也要跟她去:“我去给嫂子打下手,学学种地。”

    “你就别去了,在家待着吧。”

    日子虽然不好过,赵春兰也没想过使唤她做地里活。

    想着以后要在乡下生活,杜巧娘出声:“让她去吧,不说学到什么,地里活至少要知道。”

    欢儿小心翼翼:“我也想去,我还会做地里活。”

    赵春兰没什么表情:“想去就去吧。”

    欢儿一下子高兴起来,把铁锹扛在肩上,准备大干一场,博个好印象。

    村西头这片靠近水源,种的是一大片稻子。

    青黄一片,还没成熟。

    喜月看的眼热,这要都是自家的该多好,就不用为粮发愁。

    地在村东头,三人扛着农具兴冲冲而去,一到地里心凉半截。

    先前宋常富带他们来看时,地里种着花生,佃地的那户人家言之凿凿几天就能收掉。

    这都过去半拉月,花生还是在地里长的好好的。

    并不是作物没熟。

    那天当着众人的面宋常富薅一把,明明花生已经长成。

    这是个什么意思?

    她们着实有些看不懂啊。

    喜月啧一声:“总不会这花生要白送给咱们家吧?”

    想想也没这样的好事。

    隔壁一户人家在收黄豆,赵春兰走过去笑着问三十出头的妇人:“嫂子,打听一下这家人是哪户?”

    刘翠芬往南边地里一指:“铁头家的,呶,他们一家子在收绿豆呢。”

    这一片地里种什么的都有,光豆子赵春兰都看到好几种,黄豆、绿豆、赤豆……。

    地头上人很多,看到她们三个纷纷望过来。

    这以后都是一个村的,赵春兰一路笑过去,打着招呼:

    “嫂子收菜呢?”

    “婶子你家这芝麻长的真不赖。”

    “大娘,你这种的是洋芋啊,长的蛮好。”

    她们先有个好笑脸,村里人也笑着回应她:

    “来地里转转呀。”

    “你家地里要种啥?”

    “洋芋拿几个家吃去吧。”

    赵春兰忙摆手:“不了不了,我去佃地的那家,他那花生还没收呢。”

    头发挽的非常整齐的婆子非要她们拿几个:“自家种的拿着吧。”

    她硬塞到喜月手上,喜月看着赵春兰不知道该不该要。

    “看你嫂子作甚,拿着,听你大江叔说你哥摔伤了,日子本来就不好过……。”

    喜月这才知道,她是宋大江的娘。

    这叫的可真够乱的,大哥叫他大江哥,到她这就成大江叔了。

    推让不过,赵春兰让喜月收下:“谢谢大娘,改天去家坐,我先去找人。”

    “去吧去吧,那家子可不是个好说话的,硬气点。”

    宋婆子叮嘱道。

    喜月笑着说了一句谢谢婆婆才跟着嫂子走。

    不好说话,能有多不好说话?

    赵春兰看清地里年轻的妇人,脸上瞬间冷三分,正是上梁那天说风凉话,叫荷花的女子。

    地里还有个年轻男子,一个老翁。

    想必是她男人和公公。

    对三人视若不见。

    张荷花看到赵春兰,也没个好脸色,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。

    喜月看看嫂子,又看看这家人,光看着都不好说话。

    赵春兰忍着心中厌烦,笑着上前与老翁搭话:“大叔,前些天你当着里正的面说把花生收掉,怎么还没收?我们还要种菜呢。”

    老翁把眼一横,生硬的说:“没熟怎么收?”

    赵春兰也是无奈:“那天拔一棵看过,是熟了呀。”

    “就那一棵是熟的,凑巧了。”

    这分明是不讲理,赵春兰想着初来乍到,压下心中怒火。

    仍好言道:“我也是庄稼人出身,那花生分明熟了,地我们正等着种呢。”

    “没空!“

    “要是你们真着急,趁闲帮我们收一收?那多谢你受累嘞。”

    喜月长这么大,头回遇见这样的事,咋一点都不讲理?

    就道:“你们家里这些人,可以分一个出去收花生。”

    她一个小姑娘,根本没人搭理。

    赵春兰气红了脸:“你们这是欺负人!”

    说出来的话并不是那么有气势。

    也是,她一向好性,就没跟外人红过脸。

    “谁欺负你们了?这话可别乱说。”

    喜月还在想是回去叫家人或是找里正,就听到一道骂声由身边响起:

    “你这死老头子不讲理,不就是欺负我们是新来的?”

    欢儿把铁锹用力往地上一插,叉起腰:“我告诉你,我们杨家人不是好欺负的,你要是不收,我们就去找里长评理。”

    老翁气的胡

第 11 章 老不死的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